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注册会员 将军书画组委会
010-63347302

胸怀锦绣神州 情融满家山水

发布时间:2016-01-29   浏览量:1830

胸怀锦绣神州  情融满家山水

                                                            

                                                                ——著名山水画家满维起作品赏析

 

   满维起,现为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文化部高级评委。其作品曾参加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1997年,他被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之一……“满家山水”在中国美术界声名鹊起。


   山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古往今来备受推崇。时至今日,孔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山水观依旧影响着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并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作为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满维起时常徜徉于祖国的大好山河之中,自然深得山水之乐。他的山水画,继承了中国传统青绿山水严谨工细的法度,在色度的明暗对比及变化中尽现空间的变化与灵动。他以青、绿、蓝为主调,衬以墨色的含蓄与凝重,来表现西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其构图充实饱满,但满而不塞,繁而不密,流云、山峦、溪流、茂林、楼房等都井然有序地呈现于其中,雄状与秀美并存,冷峻与热烈相糅,画面浑厚滋润,极富张力。他通过自然景观地展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让观者游弋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行走在畅怀和沉思的边缘。 

 

   “传统精神博大,可以学习的东西浩如烟海。对画家来说,没有所本,是不可想象的。”满维起如是说。所以,在历代大师中,他选择与自己性情、喜好比较接近的石涛作为学习的对象,希望以此为突破口,进而深入传统,让素养得到全面地提升。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地融合,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一画之法,乃自我立”、“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的见解,痛斥了那些闭门造车、模仿古人、投机取巧的庸才狂徒,认为历代众多山水画名家其真笔墨无不是从真山真水中来。这些都深深影响和启发了满维起的创作思维。


   满维起履痕半神州,足迹遍西南,将华夏民族或雄伟壮阔、或秀丽蜿蜒的山水尽收眼底,用实践证明了山水画家的稿本就在自然山川之中。多年来,为了探索西南山水的“雄秀、神奇”,并寻找最恰当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他数次深入贵州、广西的苗乡、侗乡采风。那里的峰峦巨嶂、漫云飞瀑、木楼竹屋、密林清溪,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资源。同时,少数民族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又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满维起说,“作为一名好的画家,要深入生活,经常到大自然里写生创作,通过大量的速写、写生把大自然里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山川河流景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保存资料,随时取用帮助记忆。”所以,满维起在作画时结合西南地理、气候、人文背景等因素,创造出独特的笔墨语言和物象互换、互为叠加的意象构成法。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或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在他的《喜以青绿染黔中》、《水曲山偎数人家》等作品中,山峰耸立,瀑流成行,境界阔大,依山傍水的村落簇拥于山中,整幅画融光影、韵律于笔墨之中,寓意象、情怀于构成之中,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居住环境在青绿山水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青城滴翠图》水气氤氲,谷深崖峭,群山苍翠之中本静而似动,云潮飘逸于山间本动而似静;《云起山中》融青绿于笔墨之中,或浓或淡,或干或湿,山势脉络井然有序,让人感受到灵动的大自然的美妙,使人在欣赏画作过程中,感觉到山河的妖娆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传统青绿山水画在水墨画和文人画地冲击下自明清后期便开始呈现颓势,青绿山水画家更是自唐宋以来就出现了断层。而当今画坛中,满维起潜心研究在这个少有人涉足的领域里,为青绿山水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清代叶燮曾经说过,“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满维起力图在山水画创作中追求大趣,表现大笔,展示大观,从形态复杂、明晦凹凸的现实景象中提炼和升华出独特的笔、墨、色彩和结构,将汉唐的雄伟峻厚、两宋全景山水的大气磅礴、静谧幽远,元、明、清笔墨的灵动和文人才情融入自己的艺术语汇中。满维起善于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他对高耸入云的山峰、错落有致的村落、纵横阡陌的田间的细腻描绘,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读满维起的画作,总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如有一股深情凝聚心中,让人感受到山水画中的无穷韵味,以及对理想家园的无尽畅想。


  满维起的艺术创作坚持传统、借鉴、生活三结合,并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他让素白的宣纸因色彩地流动而有了鲜活的生命。宋朝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描述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论”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三种不同方法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的诞生。山水画中境界之大小、高低,决定着作品的品位高低,正如潘天寿先生云“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满维起的山水造型结构将山水画高远之境、深远之境、平远之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在用笔着墨上以不同的方式显示出不同的观感效果。他的作品灵动飘逸、别具一格,笔墨轻重缓急,浓淡相宜,皴擦出的纹路恰到好处,清澈的溪流,古老的松柏,强而不悍,润而不腻,让观者产生和谐、流畅、愉悦的视觉享受。如《豫西人家》线条刚劲,山体层峦迭嶂,层次分明,凸显山势的挺拔峻峭;《云涌青城山》画面山云交汇,墨色飞舞,契合了西南山水气韵蒸腾的真实景象,给人以气韵浑沦之美,唤醒人们内心对美地追求。

以山为德、以水为性,满维起用精神驾驭山水,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都融入到精心创作的“满家山水”中,不管是方尺之间还是鸿篇巨制,都可以让观者感受到他丰富内心世界中的敏锐、坚毅和柔情。“满家山水”融传承与创新于一体,必定成为中国美术界恒久流传的经典。

文/谢坚


版权所有: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 京ICP备11007916号-4 技术支持:平东信息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路16号院热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