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注册会员 将军书画组委会
010-63347302

对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2-07-03   浏览量:1044

  中国画历经千载不灭,且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以各种形式发展的事实,足以证明这门艺术及其所植根的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为使中国画艺术继续健康地发展,我们有必要回顾总结20年中国画“现代化转化”之得失,进一步审视并明确中国画的特有品格,思考发展的方向。

  一、回顾总结20年中国画“现代化转化”之得失,思考的意义大于具体的艺术创作。

  总结任何一段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都不能脱离产生它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近20年中国画的发展也如此。长期思想禁锢之后的改革开放,使得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火一般的传统得以复兴和发展,无论是“85新潮”“寻根热”还是“传统回归”,都显得迅猛而仓促。人们似乎觉得,了解世界美术发展的洪流、探求艺术与人的自身生命、文化、生存现状之间的关系,远比遵循一种现有的价值、在一种规范中进行稳定持久的艺术实践更迫切和重要。上世纪80年代,不少画家离开正滋养其创作高峰的民族文化土壤,到国外远游,是为了真实地把握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并最终对民族艺术有客观、整体的参照和深入的挖掘。实际上,无论是身在东方还是西方,立足传统还是现代,大多数的艺术家都经历了这次精神上的“远游”。

  当我们对这次“远游”的路程之远、范围之广尚未及思索的时候,传统也正在迅速地瓦解和流失。到目前为止,中国画呈现出以不同的艺术观念观照民族艺术本体的多元化发展。总结20年中国画“现代化转化”,其得失是:打破了禁锢的框架,也动摇了建设的根基;强化了参照的形象,却淡化了主体的意识;开拓了发展的广阔空间,也流失了发展的传统动力;增多了思考的机会,却简化了艺术的熔铸;观念丰富的更迭,也减少了精品的诞生;努力跻身于世界艺术,却丧失了自身的话语权。看来,鲁迅说的“吸收而不被吸收”,依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探索的实践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不能求全,总是需要解决旧的不足和开辟新的领域同时进行。

  有学者指出,根据中国文化的特性和发展历史,中国画应基于传统渐进发展,而不需要依循西方的突变。这无疑是真知灼见,但从问题的另一面看,正是由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中国画得以超稳定的长期发展并高度成熟,在某些方面,也必然产生自身难以解决的桎梏。较之中国画逾千年的历史,这“现代化转化”的20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于是,我们总结20年中国画“现代化转化”得失的同时,再引申其积极的指向:一、我们正努力建立一个以世界美术、人类文化为标尺的大坐标,来观照、定位中国画艺术,较之“五四”以来中西文化比较学的水平,这将是质的飞跃;较之西方,由于东文化艺术的特殊性的阻力和他们学习的不足,西方对完整意义的世界美术、人类文化的把握有着明显的缺憾,我们则更胜一筹。二、“多元化发展”使得中国画与世界各民族、各流派艺术展开广阔的交流,随着对自身传统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整理,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中国画的本体将得以彰显和更生,我们将真正做到毫无芥蒂地拿来,任意驱使,丰富中国画,使其具有时代的精神和囊括的力量。

  二、发展最终要复兴中国画艺术的精义,应重新审视并明确中国画的特有品格,承担由此昭示的历史责任。

  (一)在东方绘画艺术系统内,中国画的品格是:中国画囊括了整个东方艺术的精义,代表了东方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在东方绘画艺术系统内,真正原创的只有中国和印度。在中国与印度之间,中国对印度的学习不仅广泛而深刻,甚至囊括而超越之。

  从绘画艺术本身看,在印度艺术中,印度绘画的地位低于其舞蹈和建筑,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没有发展到像中国画那样的高度。而且,随佛教的传播,印度绘画的成果已为中国画的壁画吸收,这种学习后经士大夫的提高,由卷轴画再影响壁画,水平已超过印度,印度一些邀请中国画师所画的寺庙壁画,即为佐证。从其他艺术对绘画的影响看,中国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佛学对中国书法和诗歌亦有深刻而关键的影响,比如诗歌的音律讲究最初就是受佛经梵唱的影响,从而最终形成严格的律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韵诗。而中国诗对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高度成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绘画艺术的文化支撑看,传统中国画的文化源泉是儒、释、道三家学术,其中佛学——作为印度的国学,虽许多内容在本国失传,但却被中国继承并发展。

  其他像日本、朝鲜、韩国受中国影响较大,东南亚则主要受印度影响。传统日本画独具魅力,根基也在中国画。

  (二)由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加之中国画艺术自身高度发展成熟,整个中国文化的成果在中国画这一领域得到充分的延伸与结晶。中国画艺术具备充分展现中国文化深度、广度的卓越品格。

  1。概括而言,中国画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在绘画艺术中的具体完整的生动体现,在协调精神与物质方面,有其他任何画种不能比拟的丰富经验。有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长于具体、真实地表现“人”的因素——如人品、生命。以“和谐”为大美。

  2。体现中国画品格的内容蔚为壮观,不一而足,若纲举目张地讲,笔墨完善的文人画代表中国画的最高成就和品格,笔墨的发展、完美伴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并使其最终成熟。

  有的学者认为文人画不是中国画的唯一形式,更有学者认为文人画不是中国画的源头正宗,当作偶然的阶段性产物或作分枝解,还有画家响应,力倡回复唐宋传统。恐怕他们的视角,还是受了西方“具象与抽象”的影响,从而忽略了中国画和中国文化的内在结构关系,及由此演生的中国画发展的本质规律。在中国画的传统中只有“工笔意笔”“密体疏体”之分,且都是同时并行发展,或画家两体兼作的。文人画集所有中国画学之大成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价值核心与发展规律也必须遵循中国文化这一整体的规范。中国画发展的主脉是:基于形神辩证统一的“一元论”,不重形式上具象与抽象的划分,而始终以气韵神采的表现为高下;“以文为心”的一贯传统直至文学、诗歌对绘画更多的介入;艺术语言追求高度的有序化以呈现生命的和谐。所以,文人画是中国画生命发展的果实,果实的美不能等同枝叶的美,但果实的作用和意义却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说文人画是中国画的果实,笔墨就是果实里的种子。这种子凝聚了中国画生命历程的全息内容,是中国画在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这种和谐至高境界这一根本任务在技术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画对生命和精神直接表达的独有能力,笔墨本身具备了独立审美的价值,这是其他任何画种的技术语言所不具备和难以企及的。

  不能把握中国文化和中国画的内在结构关系,不了解中国画发展的本质规律,不明确文人画和笔墨在国画中的地位和意义,就会削弱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独特价值,甚至丧失中国画的精华,迷失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我们有必要将中国画的这些品质与西方现代艺术发展做一比较。

  西方文艺复兴复活了古希腊科学理性的精神,但抛弃了柏拉图宁静的和谐,而代之以基督教式的精神与物质的分离,这是较之古希腊更彻底的“二元论”。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从此走上绝对理性直线发展的道路。这种直线式的追求绝对理性的方法论,决定了西方艺术不断自我剥离、否定,借主义更迭,观念标新以求生存的发展道路。先是写实造型对神性(还是人性的一部分)的否定,再是色彩对于造型的分离,再是抽象对于具象的否定,最后是观念对于语言的否定。西方艺术发展的指向是对精神与生命的开掘,对精神与物质割裂传统的认知和重建和谐统一的希望。

  表面上,文人画和西方现代艺术两股巨澜似乎合二为一了,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不同,两者在艺术实践的方法和内容上也不同。我们应从方法论的高度洞悉“一元论”“二元论”的根本差异,以此分析不同方法论对各自艺术史和艺术实践的具体影响,再来参照西方现代艺术,则能剥离诸多表象,避免盲目追随和庸俗折中主义的泛滥。发扬中国画艺术和中国文化的宝贵经验,彰显中国画的卓越品格,最终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版权所有: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 京ICP备11007916号-4 技术支持:平东信息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路16号院热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