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注册会员 将军书画组委会
010-63347302

书法当代标准的“三性”

发布时间:2012-05-18   浏览量:1002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这些年一直很热,书家蜂起,作品纷呈,展览频仍,评奖不断,市场流通尤为活跃。无论展览评选、报刊发表、评奖活动还是市价评沽。都有一个标准I'll。题,或隐或显,左右着人们的认识。由于书家有流派之异、评选专家有主张之别、市场评估专家更有特殊的着眼点,于是评价标准也就出现T差异或政义。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观察》组织书法标准的讨论,完全必要,大大有利于推动学术和艺术的发展。尽管书法家和爱好者均可以为各地参政议政的委员和书法组织的主席副主席,井不太高明的汉字书写也可以当成书法,甚至获得市场高价,但书法学毕竟是学术,书法艺术毕竟是艺术。评量的标准自然是针一对书法艺术的。四十年前,举凡评论艺术,主流认识都讲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当代的书法品评,政治标谁也还会用于考察书写的文辞,而人们讨论的着眼点则是这一独特艺术的艺术标准。

  艺术标准的重要一条自然是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积淀深厚的传统艺术,其创造性的体现有着自己的轨迹。自从书体演变完成之后,书家的创造始终是风格的创造。可以被称为书法家的人们,都在既定的汉字框架之内,依赖既有的点画运转,与时俱进地推出了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风格。尽管古代极少专门的职业书法家,但在评家心目中,绝不是能写汉字的都算书法家(缺乏创造性的拓书人和写经的经生就不算书法家),也决不是作品有个人特点的都算好书法家。历来对书法的品评,首先看入不人品,所谓的神、妙、能、逸,都是针对入品者而言,不入品的作品也在书写汉字,也有个人特点,甚至在司法鉴定中,也完全能区别真伪,作为证据,但不具备书法艺术之美,从来不属于艺术。当下的问题是,在一些传媒中,不入品的汉字书写也成了书法艺术品,评价标准的模糊不清,可见一斑。

  讨论书法标谁问题,第一要区分的是:属于书写的汉字还是真正的书法艺术,这是够不够书法艺术的问题。入不人品的问题。第二要区分的是:书法艺术作品的高下。自从毛笔被硬笔接着被电脑取代以来,能拿毛笔写汉字的人日益减少,于是出现第一种混淆,以为毛笔写的汉字就是艺术。能拿毛笔写汉字的人就是书法家,不去讲求有无艺术性,这是天大的误解。第二种混淆也出现了,那就是以为写得与别人不同就是有艺术个性,就是创造,只要异不要好,不去区分风格与习气,不去区别什么是非书家也具备的个人特点,什么才是经过训练接受积淀理解了艺术美又有创造的书法艺术的个人风格。这又是当代某些论书者进入的误区。当代选评书法者或者说掌握评选话语权的人。有些并没有从误区中超脱出来。

  考察历来堪称书法艺术的作品,大多具有三性:一是历史积淀性,二是所处时代性,三是本人艺术个性。当代书法的品评,似乎也不能不从这三个方面着眼。不过书法艺术早已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从汉字的造字,到书法的自觉,到书风的创造,书法艺术早已积淀了的体现艺术美的诸多要求,除去个人性情的表现外,特别看重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的表现,如传为卫夫人《笔阵图》所称的“筋骨肉”,孙过庭所称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隐惨本乎天地之心”。思考当代书法的品评标淮,在三性之中,历史积淀性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历史积淀性,就是超越了时代性的恒常性,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非此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书法艺术的表现力,不足以求得点画结构像自然一样地实现了多种矛盾的统一和谐。

  刘勰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个时代的物质条件、审美好尚都必不可免地影响到书法,没有时代性的书法作品实际上从来没有过。“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都是对书法时代性的描述。但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审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彻底改变‘j’书法艺术生存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其实用性减弱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更加彰显了,书法成为了与绘画、雕塑甚至观念艺术等并驾齐驱的艺术。以书法为文化人“立德、立言、立功”余事的历史被翻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书法为业的书法家日益增多,近三十年来尤为明显。于是探讨书法现代性的人们,开始把书法看做抽象艺术、视觉艺术,从书法家感知的现代节律、现代视觉经验汲取源头活水,向西方现代艺术借鉴当代性,并使用古人没有见到的现代出土的书法资源,这是很有道理的。但书法又无法割断传统。

  由之。在当代书法品评中,对于恒常性与当代性关系的理解,至少出现了两派。一派侧重当代性,推崇强化视觉效应与强化艺术个性的作品。为了突出艺术个性,提倡实现创作书写中的精神自由和天真发露,便引导疏离千百年来被视为经典的书法,主张从民间书法碑刻中汲取突破古法的自由生机。为此高度评价视觉冲击力,力倡重视章法结构胜干重视笔法,肯定视一幅为一字的整体意识,在结构上的夸张变形,在笔法要求上有所简化,不再要求一点一画之功,不再讲求“无往不复,无垂不缩”、“欲左先右”、“一波三折”等古法,甚至推动书法的书写性向绘画性和构成性靠拢。另一派更侧重恒常性,此派持论者出于对近百年来社会文化变革中传统一定程度断裂的忧虑,虽不反对当代书法应有当代性,但更看重书法的文化性与稳定性,把天然看作“功到自然成”,讲求“书法有法”,力主对经典性作品的充分理解和学习,重视“功力”,更强调书内功夫与书外功夫的统一,重视在继承的基础上吸收新机。

  我觉得,在当下情势下,文化趋干多元化,艺术家创作更加个人化,公众精神需求更加多样化,制定统一的当代书法品评标准,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望,并不是可以付诸实现的措施。而最有益干普遍提高当代书法品评的举措,则是开展联系实际的讨论,各派品评者均可兼听则明,有效地在本文前述的三性的内在联系中,损益原有考虑过于简单的标准。比如侧重当代性的品评者,可以多思考一些历史的联系,多考虑一下如何使当代性与历史积淀性统一起来。不要简单地以为古代书法只有实用性没有艺术性,当代的书法只有艺术性没有实用性,请看诸多牌匾不是仍然在请书法家挥毫吗?也不要以为古代的书法都在案头把玩,当代的书法唯一可以展示的场所就是适干大幅作品的展厅,请看住宅、宾馆不是已经在布置小幅作品了吗?侧重干传统恒常性的品评者,可以多注意一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审美领域的扩展,特别是当代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感觉经验。更多思考一下传统在新变中的发展,须知传统是在发展中延续的,有些具有往昔时代性的小传统,已经被历史扬弃了。

  不过,从总体上看,从多数书法家的素质、他们对西方艺术文化的了解往往胜干中国传统而言,他们对当代审美心理的认识多非来自新的感觉经验而是别人的理论而言,我个人认为深人研究并认识经过历史反复检验真正属干书法标准中的恒定性因素,以此为基础吸收新机,也许是由书法热走向中国书法伟大复兴的当务之急。

版权所有: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 京ICP备11007916号-4 技术支持:平东信息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路16号院热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