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艺术
发布时间:2011-03-02 浏览量:1784
王羲之 姨母贴
我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由统一而分裂的过程。先是魏蜀吴三国鼎峙,随后由司马氏暂时统一于西晋,维持了三十九年的小康局面。北方少数民族兴起,问鼎中原,十六国连年战乱,哀鸿遍野,于是进入一个分裂时代。直到五世纪初,才由北魏拓跋焘统一,后为东魏、西魏、北周、北齐所更替,称为北朝;西晋被逐东迁,偏安江左,称东晋,五世纪初为宋、齐、梁、陈所更替,世称南朝,于是长期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是时政局的动荡,带来经济的衰退,但于意识形态领域却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
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支配着统治阶级的施政行动,民间深受其影响。魏晋以后由于政局的紊乱,使得佛教出世解脱思想和道家清静无为的宗旨一拍即合,尤其是佛家的教义更加为当时社会上下阶层所接受,于是蔚为风气。书画艺术也随之引起了剧烈的改变。
属于书法方面的显著变化,在于真楷书的出现。曹魏钟繇是突出的代表人物。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隶书向真楷转变的过渡时期。他的《季直表》和《宣示帖》可看出已脱隶意,只是捺笔稍重,字体扁方而已。正如《平生壮观》所云:"汉魏之交,分隶初变其行,钟元常(繇)苦攻笔法,至于呕血不顾,为古今书人第一。"南朝宋人羊欣在所著《采古来能书人名》中,指出钟氏"书有三体",第三为"行押书",照羊欣原文解释为"相闻书",南齐王僧虔称"相闻书即行书是也",相闻书就是当时两方互间的信札,其已非章草,更非隶书至明。西晋的相闻书一般用的是行书,东晋而后,已基本摆脱分隶和章革的影响,面目为之一新。在这方面东晋王羲之父子起了重要的作用。尽管书体在激剧演变,惟佛经的缮写本仍守旧法保留浓厚的分隶遗意。还有碑碣铭石之书,多用篆书隶书;同时奏章,教学童之书,字体已趋楷化,省去了隶书的蚕头凤尾。
绘画艺术的变化虽不如书法明显,由于佛教西来,全国上下风从,因而对绘画主题和技法诸方面不能没有影响。汉以前的绘画,笔墨赋彩比较简略,构图还未臻复杂。佛画始于曹弗兴,其弟子卫协有所发展。南齐谢赫《古画品录》称卫协的技法为"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殆为兼善"。从而评定其为"旷代绝笔",所谓"旷代绝笔",是指汉以前无此精品。不难了解,绘画艺术发展到了西晋,已到了初步的成熟阶段。正是如此,东晋而后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北方还有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大家,都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这个特点正好与书法的情况一致,当非偶然。
书风和画风一变,书画家随之增多,可以说,在我国书画史上,已经基本趋于成熟期了。自然,成熟一词不等于往后不用发展了,事实上,此时的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和走兽画是达到成熟的阶段,而山水、花卉、鸟禽之类,远未成熟,有待发展。倒是这个时代的书法和书体要成熟得多。尽管南朝宋人宗炳有《画山水序》,阐述观赏自然之美,指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指出将"昆阅之形,可囿于方寸之内"的制作方法。可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的山水画,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其描绘方法尚存"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色。画山,"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画树石,"则若伸臂布指"。晚于东晋的山水画,未必能独立成科,应无疑义。可以说,南北朝后期的山水画趋于完成,从传世隋展子虔《游春图》作品观之,可以认定山水画已具备了独立的条件。
紧随书画艺术的发展,理论和评论的风气兴盛起来,为前人所未曾有。一代之新风,进一步说明这一时期的书法和绘画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孕育滋长,已经开花结果。书画创作的繁荣,促成理论的深入,反过来又促进创作质量的提高,它具有普遍意义。
此一时期的绘画,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说两汉以前的作品,大都是为政教服务的。正如曹植所说"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君,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如西汉甘露三年将功臣十一人像绘于麒麟阁;东汉永平二年画中兴名臣二十八人像于洛阳云台等故事。可是,自东晋南朝以来,虽然宣扬政教的作品偶然见之,但主流是与文艺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画,如《北风诗》(卫协〉、《夏禹治水图》(顾氏〉;或是留恋景物的抒情之作,如《临深履薄图》(戴逵)、《春龙出蛰图》、《牧羊图》(顾恺之);或是以现实为题材的风格画之类,如《七贤图》(戴遥逵、《靳琴图》(顾氏)。尽管流传的作品已难见到,但从各家文献中可得而窥。这时,除佛画多作于庙壁外,已有卷轴画的流传,因而促使收藏欣赏成为现实。随之鉴别、评级、装潢等一系列程序应运而生。梁中书侍郎虞龢《论书表》(《津逮秘书》第六集卷二)为一时的代表。他提出前人书法的优劣,后人的仿制作伪,欣赏与装裱卷轴之先后关系,制造专为书写的绢素与纸张,用玉、珊瑚、黄金、旃檀、髹漆为袖以分等级,金题玉躞织成带和包首的配搭等。此外,文房四宝的选用,应有尽有,算得是一篇完整的最早的专著。
魏晋时期收藏卷轴装裱之讲究,固不待言。皇室设有博士和专门从事鉴别书画的官员。此时不钤印记,印记是用来盖封泥的。他们看后在书画卷上签署各人的名字。此风到隋代已衰,唐代则官私钤印,间或也有签押署的。卷轴拖尾旧无题记和跋文,唐开始为之书观款。署年月姓氏,隋唐以后才有,特别是宋代以后连篇累牍,风气为之一变,也许与文人画的兴起有关。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