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注册会员 将军书画组委会
010-63347302

巾帼画家的牡丹情--记书画家张肖苏

发布时间:2011-03-02   浏览量:2092

  张肖苏,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原社长,高级工程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像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

  凭着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至爱和天赋的艺术慧心,在30余载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她还孜孜不倦,笔耕不缀地习练绘画,逐渐踏上了绘画艺术的坦途。绘画是她从小的志趣追求,她拜师访友,从不懈怠,涉猎广泛,尤擅花鸟,画作既师传统,又富创新,被评论为"精微处能见豪情,挥洒时贵显雅致"。多年来,张肖苏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政协礼堂、人民大会堂及各省市展出,并被多家报刊、网络登载。有部分美术作品被国家和军队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国防要员。

 

  神姿绰约、雍容华贵、芳香浓郁的"国花"--牡丹,历来是中国画家进行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涌现过许许多多以画牡丹而千古流芳的大家。南北朝时杨子华画牡丹是最早的记载,此后,唐代边鸾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五代徐熙画《牡丹图》堪称当时花鸟画中的一绝,他创造了落墨的表现方法,薄施丹粉,用笔清秀,意趣生动;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使其所画牡丹更具强烈的表现力;清代恽寿平画的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素有"恽派"之称;到了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常是寥寥数笔,却生机盎然。他们都为后来的牡丹画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范本。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徐凝有首《牡丹》诗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张肖苏就是一个对牡丹有别样感情的人。凭着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至爱和天赋的艺术慧心,张肖苏踏上了绘画艺术的坦途。她的作品涉猎广泛,尤擅花鸟,特别是牡丹。她画作被评论为"精微处能见豪情,挥洒时贵显雅致"。她笔下的牡丹千姿百态,无一雷同,以千变万化的逼真感跃然纸上,在隽秀中透出高雅,在艳丽洒脱中蕴涵端庄、气韵生动。牡丹色彩用水晕开,淡雅而有韵味,那种大气磅礴的整体造型和厚重凝练的笔墨,令人赞叹。无论是一瓣花、一片叶、一丝蕊、一颗芽、一株蕾、一滴露、一只蝶,都各有各的灵性,各有各的神韵,触手可及,呼之欲出。每幅妙趣盎然的牡丹图,张肖苏都会加上"点睛之笔"---为每幅牡丹图拟一个名符其图的标题,其中有《傲春》、《梦春》、《花开富贵》、《满园春色》……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句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牡丹推崇到"国花"的地位,流传至今。张肖苏的牡丹花,可贵之处就在于妙能师古,又不为古法所泥,画中处处洋溢着诗情。她描绘的黄牡丹端庄雅致,红牡丹艳若蒸霞,蓝牡丹亭亭淡雅,粉牡丹娇嫩妩媚……观之清纯可人、生气逸发、古趣盎然、姿致别具。既不失牡丹绰约的风采,更能表现其神韵而且摆脱了俗格成法。张肖苏根据画面创作的需要,时常在牡丹图中配以兰草、迎春、竹石、翠鸟、蜂蝶等,搭物成章,以活生机,给人一种步移景换,但又浑然一体的艺术感觉。赏张肖苏的画,犹如品着一首绝妙的诗词,让人深入其中、意犹未尽。

  常言说:诗言志,画映情。作为一名有着四十年军龄的老军人,部队多年的历练赋予了张肖苏非凡的人生感悟,也磨练了她的意志、勇气和毅力。张肖苏在修养自己画工的基础上,把自身的心灵美、气质美、体魄美化作了五彩缤纷有生命的颜色,融进了画作中,使得她笔下的牡丹有了人的灵性。多年来,张肖苏创作的大量作品,经常在中国美术馆、政协礼堂、人民大会堂及各省市展出,并被多家报刊、网络登载。有部分美术作品被国家和军队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国防要员。

  千年以前,牡丹花是实体的花,千年以后,它是画家笔下如梦般的精神。绘画是一种无国界的世界语言,它能生动地概括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告知人们其全部内涵。"国花"牡丹是华夏艺术文化的一个篇幅,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张肖苏用画笔描摹牡丹的妍丽华贵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歌颂和对美好未来祝福,而牡丹也赋予了张肖苏对生活的信心活力和对美的追求。(文/杨文校)

版权所有: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 京ICP备11007916号-4 技术支持:平东信息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路16号院热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