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注册会员 将军书画组委会
010-63347302

20世纪中国画坛十位大师的成就特点

发布时间:2010-12-14   浏览量:1048

  齐白石(1864-1957)植根传统,师法造化,不大理会画坛论争。他把前人关于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的更深刻,解释的更完满。他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特别是衰年变法,赋予红花墨叶以大刀阔斧的单纯笔墨,又工写结合为万虫传神,创造了刚健鲜活,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且诗书画印兼能,晚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信院士荣誉状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heping奖金,为一代之胜。

  黄宾虹(1865-1955)对传统山水画笔墨语言所做的总结性考察研究,在画史上可谓空前,堪称中国传统山水画精华之集大成者。他重视夺得造化天地的"内美",提倡作画"绝似又绝不似",创"五笔七墨"之说,其作品关注以金石书法入画的趋向和艺术语言的纯化,一意表现全景山水的元气淋漓,浑厚华滋。他喜画"夜山",特别是晚年患白内障视力骤降,其画更是粗服乱头,层层厚积,玄秘幽冥,朦胧深邃,愈加趋于抽象。他的作品已经走到了传统山水画模式的边缘,其抽象性格又和世界现代艺术倾向接近。他曾说过,在他死后50年里,人们才会欣赏他的艺术。果然,在他仙逝40多年后,一股"黄宾虹热"悄然兴起。

  潘天寿(1897-1971)对中国画独立价值的捍卫和坚持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他是一位学者型画家,既治绘画史又治书法史,既研究学术又勤于作画。他曾执教于杭州艺专,后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认为世界的绘画可以分为东西两大统系。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绘画统系的代表。统系与统系之间,根本处相反而各有齐极则,可互相吸取所长,然不可漫无原则,以徒炫中西折中为新奇。他主张"中西绘画应该拉开距离"。他的写意花鸟画理深思密,在静穆而雄阔的境界中追求深沉雄大的格局和一味霸悍的气势。他敢于以大方大圆造险破险,营造充满张力的画面结构。长于以近乎丑怪的花鸟动物造型,沉凝方硬的笔线,表现超长的力度与生机。

  徐悲鸿(1895-1953)留法归来后,主持中央大学艺术系并任教授,后又北平美专校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美协主席,成为美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他总结出"新七法",强调"尽精微,致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借助他在教育界的权威,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它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1000多年间勾线填色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本世纪影响最大的主流画派。对于这种写实水墨画虽然褒贬不一,且后来多有分化,但其影响之大是不可否认的。

  林风眠(1900-1991)留法归来后,创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他和徐悲鸿的取向不同,不是西方古典写实绘画而是西方现代绘画。他主持杭州艺专时规定的校旨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他认为"西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之过于发达,而缺少情绪之表现…东方艺术,形式上构成倾于主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现情绪上之所需求,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他主张取中西二者之长,达到调和形式与情绪内外需求的统一。他的彩墨画,力图把印象派的光色,立体派的结构,汉唐壁画的生动,宋瓷线绘的流畅结合起来,把人生的深刻体验纳入孤寂的诗意表现,开辟一条融合中西,综合新造的现代之路。

  吴冠中(1919- 2010)是林风眠体系的延续者和发展者。他早年就读于杭州艺专,师从潘天寿,林风眠,留法归来后,在写实画风占压倒优势的环境中孤独地进行艺术形式的探索,自称是中西艺术的"混血儿"。他提出"风筝不断线"的创作原则,坚持有自然根据的感觉抽象和油彩墨彩的轮转间作,尝试西方形式结构同中国意境韵味的有机结合,构成独特的"自然-形韵"新体系。经过银灰,素白,艳黑三时期的提炼纯化,形成点线缭绕泼洒,块面大刀阔斧,韵味强烈清新的抒情表现风格。由于他在中西结合和中西交流上的突出贡献,1991-1993年被授予法国卿级艺文最高勋位和巴黎市金勋章。他接连树起一个个另人争论不休的新"问题",更使他成为20世纪末艺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傅抱石(1904-1965)早年留学日本,后任中央大学美术系讲师,南京师范美术系美术史教授,兼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是以西润中所创"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他兼重中外艺术的修养,能以批评态度吸纳古今的长处,而又不露明显的痕迹。其作品吸收了水彩画和日本画的优长,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既气势恢宏又潇洒灵秀的独特风格。他的人物画由魏晋传统人物画入手,注重神态心境的刻画。他的山水画综合中国山水的皴法,创造出浑茫大气的"抱石皴",很宜于表现风雨阴晦,苍茫迷离的景象。1959年他与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成为现代美术史上的名作。

  李可染(1907-1989)是又一位"新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他变革中国画的艺术主张是以"可贵者胆"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以"所要者魂"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为此,在他的"古典期"拜师齐白石,黄宾虹,"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掌握传统图式;在他的"转型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以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发扬自主灵气;在他的"丰碑期"研究塞尚,苦练"酱当体"书法,磨练意志和人格力度,复归文化本源,追求崇高壮美,把握聚合结构和逆光之美,笔墨之美,厚重之美,空间结构之美于一体,集深淡背反,虚实背反,黑白背反规律于一身,把中国的现代山水画推向坚实,厚重,幽冥,圆融,临近抽象的边缘。

  张仃(1917-2010 )被华君武形容为"毕加索+城隍庙",虽不无漫画家的友好调侃,却也道出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厚的中外艺术和民间艺术修养。他上过北平美专,在延安鲁艺任过教,当过画报总编,中央工艺美院院长,会见过毕加索,主持设计过国徽和中国在莱比锡,莫斯科和巴黎的展览。他以画坛多面手享誉世界:漫画,年画,宣传画,装饰画,壁画,书法,最后归结为焦墨山水画。广阔的艺术胸襟使他以最世界的眼光革新最民族的艺术,将焦墨从一种墨法拓展为一种独立的绘画语言,形成苍茫雄强的画风。他强大的人格力量表现为传统清醒的敬重,对未知狂热的探寻,对创造不倦的沉溺,对艺术永远的真诚。

  石鲁(1919-1982)是"长安画派"的一面旗帜,也是画坛上最耀眼最有个性的一代大家。他50年代访问埃及,印度时期的作品和其他人物写生稿,有明显的素描感,然而不久他便断然舍弃了"水墨+素描"写实体系对造型真实性的追求,而回归水墨本体,转向中国画在非描述功能上优势的发挥,并因此受到"野怪乱黑"的指责。"文革"中他的革命历史画名作<<转战陕北>>,<<东渡>>等受到不公正的批评。诬陷,围攻和迫害使他精神失常。疯后他创作了许多冷俊犀利的花卉,刀砍斧凿的山水和书法,倔强耿介,忧愤孤独,痛快淋漓,狂歌当哭,另人惊心动魄。他备受折磨过早夭折的生命悲剧,他挺然独立慷慨悲歌的后期作品,都对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深刻的启示。来源: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 京ICP备11007916号-4 技术支持:平东信息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路16号院热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