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家谈书画收藏:平常心中“趣”才真
发布时间:2010-11-22 浏览量:1099
“在书画收藏市场上,一幅书画拍出上千万的价格已经不稀奇了,单幅书画已经进入了过亿时代。目前民间的书画收藏非常热,随便买入一幅字画,转手就能大赚一笔。如今的有钱人,也愿意用收藏书画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文化人’,但如果仅仅把收藏书画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可能会偏离收藏书画的本意。”
永恒价值——第二届中国(杭州)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国内著名字画收藏专家们这样评论时下的“收藏热”。
此次论坛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为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的收藏爱好需求,浙江人文大讲堂走进高峰论坛之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系列讲座,献上两位书画鉴赏家谈民间收藏热的精彩观点。
叶子:只把字画当投资品,是对艺术的伤害
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任叶子教授认为,民间收藏热不足为奇。“为人熟知的《富春山居图》,如果不是经过很多大家流转收藏,未必能一直流传到今天。”
《富春山居图》出自黄公望之手,据目前所存在的资料,黄公望生于1269年,死于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也叫大痴道人,又号一峰道人,祖籍常熟。黄公望这个人天资甚高,从小胸怀大志,年轻时做官,晚年在杭州一带专心画画, 86岁死于杭州。
《富春山居图》目前分为两段,一段在浙江省博物馆,另一段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已经80多岁了,这幅画画了三四年,当时黄公望已经到了山水痴迷的状况,整天都坐在黄山雨林,晚上鼓掌大笑。
当时黄公望在创作作品时,有一个道教上的朋友,叫无用,要求黄公望创作一幅好的作品给他,又怕这个画被别人拿走,就要求黄公望先写上无用的门号。后来这幅画被画家沈周收藏,后来又归樊舜举——谈志伊——周台幕——董其昌——吴正志——又传到他儿子吴问卿的手上。吴问卿临死前,竟然下令家属把这幅画烧掉,幸亏他的侄儿把这幅画抢了出来。后来又传到了高士奇手中,再是王鸿绪、沈得潜……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使《富春山居图》的收藏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
当年张伯驹为了收藏这幅画,花了200两黄金。张伯驹酷爱收藏字画,把家中的钱都折腾得差不多了。他想买《富春山居图》,妻子潘素说没钱,张伯驹竟倒在地上打滚,直到妻子答应,他才起身外出喝茶去了。为了凑这200两黄金,张伯驹卖掉了自己一套别墅,这栋别墅是李连英造的,占地13亩,可不是我们现代说的300平方的别墅,张伯驹的老婆又把所有首饰卖掉,才买到了这幅画。解放以后,这幅画被捐给故宫博物院,才得以流传下来,对我们研究中国山水画初创时期的绘画风格留下了稀世珍宝。
也就是说,玩收藏不是随便人都能玩的,当然,也不是只要有钱就能玩。“我觉得,如果只是把书画当成一种投资品,那对中国书画发展来说,无疑是种伤害。”
萧平:乾隆皇帝也会走眼,关注字画精神价值
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的书画家和鉴赏家萧平认为,现在的书画收藏进入了单幅价格过亿时代,特别是像乾隆皇帝盖印的皇室收藏出现在拍卖市场受到热捧,新富阶层以把玩皇室收藏的书画为荣,有些严重背离书画的真实价值,沦为保值增值的“纸黄金”,为真正的文人不齿。
如扬州八怪的画,扬州八怪盛于清初,他们的事迹可考,作品也相对比较多,在古代书画收藏圈中处于中等的位置。他们的作品原来的价位并不是很高,前几年大概每平方尺只要几万块而已,现在慢慢的贵起来了,有些画家比如金农、郑燮,他们的作品已过百万,有的超过了1000万。
萧平说,现在的收藏品市场有这样一种现象,凡是有皇帝题过字的、盖过印的画往往身价百倍,但这中间却有许多是假画。有一次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幅乾隆年间的假画拍出了1000万元,就因为上面有乾隆的题字。萧平前不久写了一篇文章,叫《谨慎收藏纸黄金》,书中提到一条:现在不少人的收藏倾向就是关注大名头,关注宫廷出来的东西。“许多有钱人想,哪怕是假的东西,只要在皇宫待过,也是价值连城。”
其实古代皇帝也会看走眼。拿富春山居图为例,乾隆一开始得到的就是一张假画,但他照样在上面题字,如获至宝;过了几年,真的富春山居图到了宫里,乾隆反而觉得是假的。“今天我们把两幅画拿出来,可以轻而易举看出真假,因为水准悬殊很大,但乾隆看不出来,他的眼光也是有限的。”
很多鉴赏家都认为乾隆不懂画,但喜欢在画上题诗词,好好的艺术品都被他题坏了。“书画鉴赏的意义在于对艺术的欣赏,在于认识艺术的价值,我们今天在讲鉴赏时只讲保值增值,已经违背了收藏的本意。倾家荡产买了一张画把它献给国家,这不能使艺术品增值,它的价值在于对中国艺术的欣赏,这会潜移默化地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但可惜现在有人不在乎精神这一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