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注册会员 将军书画组委会
010-63347302

“水墨动画”正在消失的童年记忆

发布时间:2010-11-11   浏览量:1120

  编者按:水墨动画片是许多70、8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心中美好的回忆,它伴随着一代人童年的各种记忆。随着动画技术的进步和外国动画片的引进,中国传统动画片的地位逐步被削弱,传统水墨动画片由于在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局限陷入了困境,九十年代基本退出了动画片舞台,《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鹿铃》、《山水情》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水墨动画片是否会成为仅仅留存在记忆中的绝响?我们寻找着答案……

  PK中传统水墨动画的式微

  从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诞生到1988年《山水情》水墨动画的绝响,水墨动画片的发展从刚刚起步到灿烂辉煌再到困境中的步履维艰,走过了50年的历程,那种水墨动画片独有的“灵动”之美,影片内容的“真善”之美,铭刻在70、80年代人的童年记忆里。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动画技术的革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化。大量的国外动画片涌进中国市场,“画面制作精细、人物场景设计唯美、情节诡异曲折、人物感情表达细腻的日本动画;立足全球、气势宏伟、耗资惊人、阵容庞大、高科技制作、动作完美的美国动画;艺术性较强、充满哲理气息的加拿大动画” ……孩子们的童年世界里是《狮子王》、《花木兰》、《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千与千寻》、《龙猫》等,这些同样制作精良的外国动画片已占领中国动画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在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各年龄层的“忠实”观众。相比而言传统水墨动画片在质量及创新方面没大的提高,产量逐渐下降,显得门庭冷落,1988年在之后就没什么太大发展,直到2000以来的《塘韵》、《夏》、《八至》、《桃花源记》、《新上海经》出现。

  传统水墨动画受众人群的断层

  在这场世纪动漫的大PK中,不断的怀念着传统水墨动画的主要人群集中在70、80年代这个阶段,之后就是受众的断层,传统水墨动画,越来越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线,取而代之进入到青少年生活的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动画片,“动画片”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动画片已经形成为拥有十分成熟的商业链的动漫产业,外国动画片中的各种经典形象,如叮当猫、铁臂阿童木、加菲猫、超人等动画形象除了通过影视作品还通过小说、连环画、文具、玩具、游戏等相关衍生产品风靡市场,进入生活。然而,传统水墨动画在取得了各种奖项与荣誉之后的推广却进入了瓶颈,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也与技术上的高难度有关。事实上,对于动画片市场的忽略才是损失受众人群的关键,受众人群的减少,使得传统水墨动画的生存土壤收到了严重的威胁,路也是越走越窄。水墨动画片的产片的数量也是在逐步的下滑,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消失的也许不仅仅是水墨动画本身

  传统水墨动画,不仅仅是动画故事片,它还讲传统水墨画的意蕴融入到其中。在中国所有的民族动画中,水墨动画最能突显中国色彩,中国水墨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笔墨游走间的黑与白,色彩古朴的彩墨,在浓、淡、干、湿的变化中别有一番 “墨韵”。而中国人的的审美情感在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墨动画片,主要表现水和墨的渲染效果,使活动的人物没有僵硬的边缘线,虚实结合、若隐若现、简洁易懂、意味深远、随意独特的画面突破了传统动画片通常使用的“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将“动”起来的水墨画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小蝌蚪找妈妈》不能忘记,因为无法忘记齐白石恬静、诗意的笔墨灵动于在银幕上;《牧笛》不能忘记,因为随着陆春龄演奏的“江南春”悠扬笛声,忘不了李可染意境深远的江南山水……因为忘记的也许不仅仅是动画片本身,而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水墨精神。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版权所有: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 京ICP备11007916号-4 技术支持:平东信息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路16号院热力站